這個問題很復雜,也不容易解決,根據我自己和他人的實際提幾點建議。
一,迅速弄清打架的原因。如果錯在己方,立刻賠禮道歉。如果錯在對方,及時向老師說明情況,讓老師處理,不能和對方家長直接沖突。
二,小孩子之間發生爭執甚至動手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作為家長切不可隨意闖入孩子的那個小世界去干預。這一點要切記,孩子們今天在打架,明天可能就啥事沒有,玩在一起。
三,指導孩子在學校結交好朋友包括學習上的和生活上的,好朋友多了就不容易和別人發生矛盾,就不會有打架的事了。
作為家長一定要先搞清楚孩子為什么打架?如果是自己孩子的錯,應該主動聯系老師和對方家長,讓孩子賠禮道歉,如果是對方的錯誤,應該聯系老師讓老師來處理這件事,家長不要摻合進去,因為孩子之間的打鬧也很正常,轉眼過后又成了好朋友,這就是孩子的世界,當然家長也要多教育孩子!
感謝提問。孩子們在學校打架是有原因的,我們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針對不同情況采取措施如下:
1、同學課間打鬧引起的打架。家長給孩子講清楚厲害得失,課間要注意安全,打鬧不可過度以免傷害到同學。要讓孩子主動跟學校老師,同學、家長認錯道歉,保證下次注意分寸,主動跟同學和好,家長回家不能再次批評孩子。
2、同學之間因有誤會矛盾或者不可告人的動機引起的打架。家長要慎重處理,問清楚事情的緣由,究竟是誰的責任過錯?不要直接批評孩子或者袒護孩子。確實是自己的原因所致,給同學帶來傷害或損失的,家長需要主動道歉并作出賠償對方的承諾,積極配合學校老師的處理工作,盡可能讓對方家長諒解。
總之,小學生年齡尚小,一般不會有惡意打架的行為,給孩子正確引導加以批評教育即可,平時在家里多跟孩子溝通,給孩子多些關愛,讓孩子在和諧的家庭氛圍中成長。孩子的行為就是家庭的縮影。
????如果在校孩子被打了,可能很多家長都會叫他們打回去,別人打你了,你應該還回去呀。本來孩子就是要看一下父母的態度結果孩子就養成了壞的習慣,只要別人打他一下,他必須要還別人一下。我覺得這種辦法是不可行的,孩子就變得不理智了,長大后有啥事情都想著用拳頭來解決,總感覺拳頭??是萬能的。
????可能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說家長介入,我覺得這種比較嚴重,一旦家長介入,這個不僅僅是孩子之前的問題了,而是大人之間的事情。孩子在同學們眼里就是弱,有啥事情都找家長解決,很少跟他交朋友,家長們也變彼此很陌生。
????孩子在校打架,如果處理不好,會造成給孩子一個心理陰影,會變得特別自卑,我覺得在學校大家主要的原因就是跟同學們沒有處理好關系,無論孩子在學校遇到什么樣的情況,最好我們不要去介入,而是正確的引導孩子處理好人際關系,孩子變得很沒有主見了,每次在學校里邊遇到什么難題都找家長來解決,是一個非常不好的一個習慣,所以一定要讓孩子自己去解決一些事情。跟同學們之間搞好關系也是非常簡單的,比如說每天給他好朋友說五個優點,在學校里邊遇到什么樣的問題都自己去解決如果實在不知道怎么解決可以找家長和老師請示,如果遇見暴力情況及時給家長和老師匯報。家長應該平時多關心孩子的身心問題,多跟孩子交流溝通,如果你平時不知道怎么跟孩子溝通,可以跟他玩玩他喜歡的游戲,也可以去旅游,也可以去游樂園玩兒一天,多關心關心孩子的成長。
首先,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都需要客觀的去正視這個問題,孩子在學校打架很正常啊,親兄弟姐妹在家還打的不可開交呢,更何況是在學校與外人呢。
其次,事情發生之后,我們要跟孩子很直白的交談,告訴他們不管是誰先動的手,都是不對的,同學之間要團結友愛,如果遇到問題了要及時尋求老師幫助,而不是自己去解決問題。
最后,先動手的同學必須要道歉,告訴他們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小學生的心智不夠成熟,自控能力也比較差。多會為了口舌之爭,又一時沖動而發生打架事件。那么身為家長,應該怎么做呢?
一:和對方家長一起做好表率,統一戰線。即都要本著公正客觀的態度處理這件事。而不是在孩子的面前相互指責和謾罵,更不能因孩子打架而導致父母之間的暴力沖突。
二:向知情人詢問清楚整個事件的原因和經過。一定不要急于指責孩子,無論自家孩子還是對方孩子。
三:對孩子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如果是自家孩子有錯在先,要讓他知道自己錯在哪里,當然對方孩子也并不是一點過錯也沒有。讓孩子們知道自己都有錯?!耙粋€巴掌拍不響?!?/p>
四:鼓勵孩子勇于向對方承認錯誤,化干戈為玉帛。不僅要知錯就改,還要下不為例,所以還要告知孩子以后再遇見相同的情況要怎么處理。包括以后遇到其他的事,不要一時沖動,而是冷靜思考,找到當時境況下最有利的處理方法。
五:最后讓孩子明白,在社會上打架只會付出更慘重的代價,拳頭不能解決問題,只會制造問題。
總之通過一次打架事件,一定要讓孩子從中得到更多的成長,化劣勢為優勢。
這種問題太普遍了,小到幼兒園的小寶寶,大到中學生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那么我先談談我的看法!
1.首先不要隨便表態,先問清楚原因。
很多的父母知道了孩子在學校打架了,就會變得異常的激動。在什么情況都沒問清楚的時候,就開始罵自家孩子,或者責怪別人家的孩子,都會給孩子一個錯誤的判斷。因此這個時候父母把自己變成一個裁判員的身份更合適,就是找出原因,給這件事情一個客觀的評判。當然評判事情也不能只聽一家之言,可以去學校問問老師同學關于事情的真實情況,再下結論。給孩子一個客觀的評判結果,會有兩個好處。一是讓孩子徹底的明白這件事情的誰是誰非,從事情上吸取教訓。二是讓孩子明白,如果自己受欺負了,那么一定要找回一個公道。如果自己欺負別人了,也應該受到懲罰。
2.其次既不要袒護孩子,也不能讓孩子受委屈
在面對孩子之間打架這種事情的時候,假如你的孩子故意欺負了別人家的孩子,那么你千萬別有我家孩子多厲害啊,只要不受欺負就行了這樣的想法。你要明白,強中自有強中手,今天你的孩子逞威風打了別人,他這種勝利的心態會驅使他繼續會在打架的路上越走越遠,只要在這條路上就會有很多比他強大的人出現,因此挨打也是早晚的事情,別人如果也以這種心態對待你的孩子,你的心里也不會好過的。因此讓孩子看到后果,承擔責任才是父母該做的。假如你的孩子是受欺負的那一方,那么家長們也千萬不要教導孩子去忍氣吞聲,因為這樣帶來的后果也是非常嚴重的。我接觸過很多類似的案例,很多孩子在遭遇暴力之后,父母只是教育孩子忍耐,結果導致孩子在很多事情上變得唯唯諾諾,既缺乏自信心,又變得膽小怕事。因此遇到孩子被欺負,一方面要教導孩子被欺負要懂得還擊,而不是白白受氣。即使自己的能力不足,也要表現出自己不是軟弱好欺負的。甚至必要的時候要尋求家長和老師的幫助。
4.給孩子建立強大的安全感。
家庭和睦,父母對孩子給予關心都會讓孩子產生安全感。有些孩子愿意去打架,很大程度上是缺乏父母的愛,因此他們會用極端的方式引起父母的注意。也有些孩子,家庭不和睦或者家庭存在一定的問題,就會讓他們變得十分的自卑因此就算自己被欺負了,他們也會忍氣吞聲,因為孩子的內心沒有強大的依靠,因此有些孩子會想自己受欺負是理所當然,因為自己太弱小,也沒有父母保護。
希望可以幫到你。
小學生在學校打架,就讓學校的老師去處理吧!小學生打架基本上都是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打過之后就忘了,過段時間又和好了,相信學校的老師能調節好。
家長可以委婉的問老師一下什么原因引起的,如果是自己孩子的過錯,就要告訴孩子,這樣做是不對的,千萬不能做熊家長,無論自己孩子對錯都一味的偏袒,這樣只能讓孩子越來越放肆。如果是對方孩子錯誤,也應該通過老師,讓老師向對方家長說明事情的來龍去脈,下次不要再犯了。小孩子之間本就沒有什么深仇大恨,如果雙方家長一參與,可能會引起不必要的爭端。相必大家對溫州那個家長在學校殺死九歲男童的惡性事件都不陌生,一時沖動害人害己。小孩子之間鬧矛盾最為家長首先想的不是為孩子出頭報復,而是要搞清事情的原委,讓老師去解決爭端。千萬不要一時沖動,就對孩子下狠手。這樣只會讓事情惡化,起不到任何作用。
小孩子的世界都是很單純的,今天打明天好的,很正常。作為家長,千萬不要站在成人的立場去考慮小孩子的事情,他們的世界本沒有爭端,有的只是打打鬧鬧,嘻嘻哈哈,小孩子過家家的日常。作為父母,我們只需要教他們怎么和其他小朋友相處,應該遵守什么樣的規則就夠了。
愿每個小孩子都能快樂成長。
小學生這個年齡階段,是需要呵護的一個階段,所以,小學生在學校打架,我個人認為父母這個角色應該這樣做:1.發現問題:應該以談心的方式與小孩子交流,不應呵斥他們,溫柔一點地進行交談,查明打架的原因
2.解決問題:在知道原因后,應該告訴孩子打架是不對的,遇到這樣的事情,應該怎樣做,不應該以暴力來解決問題
大家好,今天和父母們討論一個話題,就是孩子在學校打架了,父母們是如何處理的?這種問題太普遍了,小到幼兒園的小寶寶,大到中學生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那么我先談談我的看法!
1、首先了解情況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觀察,觀察孩子間的沖突,再決定是否需要去幫助,采用哪種幫助。
2、超出正常沖突范圍,則需要第一時間控制住事態發展若當時家長在現場,立即從孩子的身后環著雙臂。
3、了解孩子行為背后的原因通過快速觀察、耐心詢問、冷靜分析,來推測孩子打人行為發生的根本原因。
4、告訴孩子不當行為的后果告訴孩子被打的人都會很疼,千萬不可以以暴制暴。培養孩子的共情能力。
5、教會孩子正確地表達情緒不鼓勵孩子為了贏得贊美而犧牲自我,教會孩子如何在不傷害他人的前提下。
遇到類似情況的父母必須問清原由,和班主任好好溝通,千萬不能先動手,也不要責罵孩子或打架的同學,避免不必要的誤會,小孩子打打鬧鬧很正常,我也是一名班主任,處理這些事情,先冷靜,再問原因,最后能和平解決的就小事化無,大家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在學校乖乖的,聽話,不被同學打。大家共勉!
打小在在學校打架也沒見叫家長呀
首先要分清楚是打架還是玩鬧。小學生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差,情緒變化大,有時候會把玩鬧變成打架。
處理孩子打架的問題,家長們一定要做到,先了解情況,再給孩子分析經過,最后再來總結,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如果是自己孩子的錯。一定要帶著孩子去道歉,同時給予相應處罰,并和孩子約定下次再犯,應該如果處罰。讓孩子有制定規則的參與感。
聲明:本文章來自網友發表,不代表我們的觀點。未作人工編輯處理,也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有涉嫌版權的內容,請立即聯系我們。若您有不同的教育觀點請到公眾號“知嘛家庭教育”發表評論。
搖哇搖
2022-06-24 08:42:12
月上飛云
2022-07-08 13:55:24
想哭就要笑a
2022-07-24 13:18:32
命甴己造584
2022-07-25 13:56:24
阿堅710
2022-07-25 16:57:13
The_End路人甲
2022-06-22 09:09:39
秋風細語
2022-06-22 15:43:56
wy837
2022-06-22 12:32:40
T508
2022-07-28 09:06:06
應如是104
2022-06-17 13:36:18
仄言呀
2022-06-20 10:55:57
Allen325
2022-08-02 09:48:30
么問天
2022-07-07 16:39:20
球球rose
2022-08-01 09:30:52
回道江湖2021
2022-06-20 13:59:40
海上迷
2022-07-28 09:02:22
一江9
2022-06-27 12:12:03
x路路
2022-07-08 10:42:18
Allen462
2022-06-27 16:08:56
ljf602
2022-06-27 17:42:28
檸萌1398
2022-06-24 13:02:12
黑黑184
2022-06-16 12:12:30
月下青城
2022-07-08 09:11:06
陳洵wf
2022-06-21 09:19:28
雪兒5UD
2022-06-17 10:50:52
SJ2021
2022-08-04 15:59:42
傻灰灰的大寶
2022-06-24 12:09:42
鹽水配上胺碘酮
2022-07-11 17:48:48
作死游俠
2022-06-17 12:37:48
靜逸云亭2011
2022-08-04 12:32:17
2022-06-27 16:22:32
2022-06-24 09:54:58
2022-06-24 16:09:32
2022-07-08 09:17:49
2022-05-31 10:28:27
2022-07-25 16:58:01
2022-06-24 13:34:18
2022-07-11 08:26:36
2022-06-23 14:44:52